874萬畢業(ye)生迎來(lai)最難就業(ye)季(ji):企業(ye)縮(suo)招、毀約(yue)、尷尬云招聘
不能一直給公務員、國企“開口”,靠體制給學生“兜底”。更長期的應對路徑,還是要靠重振市場經濟,提供更長效的就業支持機制校招變局 進入6月,校招已到后半場。
即便沒有發生疫情,史上最大規模的874萬畢業生,也將迎來最難就業季。根據數據,今年報名參加考研的人數是341萬人,在教育部宣布研究生擴招之后,這其中大約有100萬畢業生可以繼續讀研。再扣除專升本、讀博、留學等畢業生群體,剩下的大部分學生將面向就業市場。
疫情,無疑使得這一局面雪上加霜。越來越多的數據,透露出不容樂觀的形勢。“985”高校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近期透露,截至5月25日,該學院本科生就業率為35.17%,其中簽約率僅為14.48%,研究生就業率為48.53%。面對就業率不足五成的嚴峻形勢,學院不得不向校友發出“求助信”,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資源。
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,盡管面向應屆生的招聘需求在春季持續復蘇,招聘時間線延后,招聘周期也有所延長,但截至5月20日,今年應屆畢業生春招的整體招聘規模較2019年同期下降27%。

供需失衡
王楓就職于一家A股上市房地產公司的HR(人力資源部門),往年春節后,公司會盡快啟動春招計劃。但今年,計劃被叫停。
過去幾年,王楓所在的公司每年會招聘超過500人的應屆生,盡管秋招是重頭戲,來年春招也會對空缺崗位進行補錄,人數超過百人。他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招聘應屆畢業生是公司人才儲備的重要戰略,但是疫情以來,公司業績下滑,現有員工都被裁員,所有的招聘全部按下了暫停鍵。
從1月起,受疫情所累,國內樓市總體呈負增長。國家統計局公布,2020年1~2月份,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了39.2%,銷售額則同比下降了35.9%。市場交易放緩也使得房企現金流壓力倍增,開發投資和到位資金均同比下降近兩成。以往“財大氣粗”的房地產開發商,也開始收緊錢袋子。王楓透露,公司“下半年還會有校招計劃,但力度不會有往年那么大。”
民航也(ye)是受(shou)沖擊嚴(yan)重的(de)行業。春節過后,國內航班因疫情影響大量取消,民航局頒布最(zui)嚴(yan)格的(de)“五(wu)個一”規(gui)定(ding),國際航班也(ye)大幅縮減,民航營(ying)收數據出現斷崖式下跌(die)。
民航院校的畢業生,在這個春天,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“寒流”。“國內幾所民航類學校都有一個普遍特點,80%以上的學生畢業后都會直接找工作。”中國民航大學就業辦教師劉闊對《中國新聞周刊》介紹,以往,民航這類行業內院校的就業情況相對比較好,基本不愁找工作,但是今年壓力倍增。
劉闊發現,春節過后,往(wang)年第(di)一時間主動(dong)聯系中國民(min)航(hang)大學發布招(zhao)聘信息(xi)的(de)企(qi)業(ye)們(men)卻遲遲沒有動(dong)靜。就業(ye)處的(de)老(lao)師們(men)開始主動(dong)出擊,他們(men)列(lie)了(le)一個清單(dan),囊括了(le)全國各地(di)與(yu)民(min)航(hang)相關的(de)企(qi)業(ye),挨(ai)個打(da)電話,咨詢并邀請企(qi)業(ye)加入(ru)春季招(zhao)聘。“大家都(dou)屬于民(min)航(hang)業(ye),也(ye)挺支持我們(men)的(de)工作(zuo)。”劉闊說,但(dan)是也(ye)有企(qi)業(ye)很為難,目前(qian)校招(zhao)崗位需要重新核算,可能不像以前(qian)有那么多崗位空出來。
新冠疫情重創各行各業,面臨資金鏈危機,一些公司不得不做出裁員、降薪、停薪留職的決定。寄希望于春招的畢業生,在春節過后等來的卻是企業大規模縮招。智聯招聘校園事業部總監孫凌感觸頗深,往年春節后的3月是他最忙的時間,但3月初,他接觸的企業中,約有30%明確提出了終止所有招聘,40%表示觀望,等待溝通。
“同比來看,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綜合影響下,與去年同期相比,本季度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減少了16.77%,但求職申請人數增加69.82%。”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公司發布的《大學生就業力報告》提到,3月份畢業生進入春季招聘市場,遇到了顯著的供需矛盾。
上述報告統計,網絡游戲業招聘需求人數同比減少67.9%,而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加14.0%。此外,受此次疫情影響,交通/運輸、IT服務(系統/數據/維護)、旅游/度假、汽車/摩托車等行業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也較為嚴峻。
4月8日,Boss直聘發布的《2020應屆生春招趨勢報告》也顯示,貿易、進出口行業受到國外疫情的二次沖擊,紡織、鞋履、小商品等領域外貿訂單數急劇下降,貿易/進出口的崗位校招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3.1%。能夠吸納大量應屆生就業的服務業和貿易行業需求同樣降低四成。收縮程度最大的是金融行業,較2019年同期降幅超過一半。
“就業(ye)人數持續增(zeng)加(jia),招聘(pin)需求大幅(fu)下降,就業(ye)進程整體(ti)延后,順(shun)利(li)畢(bi)業(ye)和成功就業(ye)壓力交(jiao)織。多方因素疊(die)加(jia),畢(bi)業(ye)生普遍(bian)感到就業(ye)壓力大。”全(quan)國(guo)政協委員(yuan)、華東(dong)師范大學副(fu)校長戴(dai)立益在(zai)接受(shou)媒(mei)體(ti)采訪時,總結了今年“最難就業(ye)季”的幾個特點。
隨著公司復工,疫情在國內得到一定控制,企業的招聘需求逐漸回升。Boss直聘近期的報告稱,截至5月20日,受疫情沖擊較大的五個主要行業招聘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。其中,餐飲的招聘幾乎回歸正常,同比2019年恢復了92.9%,酒店對人才的需求恢復到了去年的87.5%,貿易/進出口、廣告/傳媒的招聘需求回升至去年的7成以上。旅游業尚未恢復元氣,招聘需求只是去年的51%。
并非所有行業都在縮招,統計發現,互聯網企業、機械/制造業、能源/化工/環保行業應屆生需求量卻不降反升。
今年2月,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宣布,春季招聘為大學生開放超過6000個全職及實習生就業崗位。“今年的需求比往年翻了一倍,去年的校招需求是3000人左右。”字節跳動相關負責人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這主要是因為公司處于快速發展階段,對人才有大量需求。疫情也并沒有影響字節跳動的招聘節奏,春招從2月持續到4月底,截至6月初,字節跳動已經給3500余位學生發放了offer。
Boss直聘研究院的報告也提到,人工智能、5G、工業互聯網、物聯網等“新基建”熱門產業的應屆生招聘力度普遍提升,面向應屆生的崗位規模較去年同期均有1~5個百分點的提高,應屆生崗位占比也高于全行業均值。
云招(zhao)聘(pin)的(de)尷尬(ga)
受疫情影響,線上招聘了成為2020屆春季校園招聘的主流方式。
3月4日,教育部發文,“教育系統在疫情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之前,要暫停舉辦各類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活動。要充分利用部、省、校三級聯通的就業網絡體系以及社會招聘網站,聯合舉辦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(24小時365天招聘活動),各地各高校要組織畢業生積極參加上述網上招聘活動。”
智聯招聘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截至6月4日,今年春季智聯招聘平臺已經舉辦1217場空中雙選會,超過73萬家企業參與,發布280多萬個職位。Boss直聘、前程無憂等各類招聘平臺,甚至快手、釘釘等互聯網公司也為線上招聘提供了新的渠道。
線上招聘看似熱鬧,但效果到底怎樣?對大部分企業而言,線上招聘是疫情下的無奈選擇。企業HR與應聘者全程無接觸招聘,更加安全,成本也相對更低。但是如此大規模的初體驗,招聘雙方都出現諸多水土不服,很大程度影響了春招的進展和效果。
“部分(fen)企業跟我們反饋(kui),有時候和(he)學生聊著天,突(tu)然對方就(jiu)黑屏或者斷線了。”中國(guo)民航(hang)大學就(jiu)業辦劉闊注意到,這些意外造(zao)成(cheng)面試不順暢,可能會成(cheng)為學生的減分(fen)項,影(ying)響企業對應聘者的選擇。
湖南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蔣利平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線上招聘雖不受地域限制,但也正因為這份便利,存在弊端。學生海量投簡歷,用人單位的簡歷查看率直線下降,據他們統計,大約只有35%。學校為此曾給400多家用人單位一一發去短信,提醒他們及時查看學生投遞去的簡歷,最終有100多家給予了肯定回復。
另一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。2月至今,湖南科技大學舉辦了8場線上招聘會,提供了超過10萬個崗位。但截至5月中旬,網上簽約人數為500人左右。而往年舉行的線下招聘會,每場會提供2萬到3萬個崗位,大約會有1000人達成意向。
“線上視頻面試給我們的選人帶來了很大的阻礙,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難點。”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人事經理陳潔娜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以往線下面試時,從見到學生走進房間到開始自我介紹,3分鐘內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對方是否是公司想要的人,能有效識別這個候選人是否是公司的黃金目標人群。但在線上招聘,人力資源部門分崗位安排畢業生面試,學生隔著屏幕自我表現,面試官很可能會忽略一些肢體語言等因素的觀察。
線上面試也會讓一些企業的招聘陷入被動局面。中冶陜壓重工設備有限公司,是位于陜西的一家國有大型裝備制造企業。該公司人力資源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今年3月,公司開始參加線上春季校園招聘會,有30多個技術類工程師的崗位空缺。為了更快招到人才,公司還新開兩個網上招聘端口。但直到6月初,這些崗位仍然沒有招滿。
往年(nian)(nian),中冶陜壓重工設備有(you)(you)限(xian)公司會(hui)(hui)(hui)參加機(ji)械(xie)類對(dui)口院(yuan)校的(de)校園招(zhao)聘(pin)會(hui)(hui)(hui),或者申(shen)請(qing)專場招(zhao)聘(pin)會(hui)(hui)(hui),向畢(bi)業生介(jie)紹的(de)公司信(xin)息更多樣(yang),互(hu)動更及(ji)時,一次(ci)線下雙(shuang)選會(hui)(hui)(hui),公司至少可(ke)以收(shou)到(dao)(dao)七八十(shi)(shi)份簡歷(li)(li)。但今年(nian)(nian)春招(zhao),參加一次(ci)線上招(zhao)聘(pin)會(hui)(hui)(hui),他們收(shou)到(dao)(dao)的(de)簡歷(li)(li)只有(you)(you)二三十(shi)(shi)份。“線上招(zhao)聘(pin),學生看到(dao)(dao)的(de)只是海量企業中的(de)一個(ge)名字(zi)而已,感受力可(ke)能沒(mei)有(you)(you)線下那么敏感。”上述工作人(ren)員表示。
招聘節奏被明顯打亂了。春季招聘中,一直有“金三銀四”的說法,3~4月是春招的黃金期。上述HR提到,往年到了6月,公司的新人已經基本招滿,7月進行新人培訓,但是到目前為止,還有許多崗位沒有招滿,她預計,新人培訓也可能推遲或者擱淺。
“線(xian)上(shang)(shang)招(zhao)聘讓我們(men)非常(chang)被(bei)動(dong)。”陳潔(jie)娜坦言,通(tong)過線(xian)上(shang)(shang)招(zhao)聘,無(wu)法知道學生在(zai)每個環節流(liu)失的原因,也不(bu)知道是(shi)否有足(zu)夠的人(ren)力(li)、物力(li)投入去把控人(ren)員的流(liu)失。陳潔(jie)娜團隊擔(dan)心,屆(jie)(jie)時公司會面臨尷尬的境地——前一屆(jie)(jie)校招(zhao)沒(mei)收尾,后一屆(jie)(jie)校招(zhao)又要開啟(qi)了(le)。
在她看來,整個招(zhao)聘市場,沒有為大(da)規模云招(zhao)聘做(zuo)(zuo)好準備,“疫情的(de)發生在意(yi)料之外,企(qi)業如何應對春招(zhao)都是摸著(zhu)石頭(tou)過(guo)河,包括做(zuo)(zuo)校園(yuan)招(zhao)聘的(de)獵聘、前程無憂、智聯等平臺,對他(ta)們來說也(ye)是一(yi)場猝不及防(fang)的(de)行動。”
毀(hui)約率上升(sheng)
疫情給校招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。不止未能找到工作的學生焦慮,即使已經手握offer的畢業生,也可能面臨煮熟的鴨子飛走的意外。
吳小飛是中國民航大學的應屆畢業生,去年9月,計劃考研的他給自己留了條后路,同時參加秋招,找工作保底。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,9月18日,學校正式秋招的第一天,國內一家知名航空公司前來招聘,要求專業對口、過英語六級。投簡歷和面試后,吳小飛第二天就收到錄取通知,并在當天簽了就業協議,約定后續提交體檢報告。
2月初,研究生筆試成績推遲公布,復試延期,有一份工作在手的吳小飛少了些忐忑。幾天后,他卻突然接到該航空公司電話,稱就業協議被退回。“按照他們的說法,這是沒有法律效應的協議。”吳小飛心里不平,“對方給的理由是,過去一段時間對我們考察,不合格。但是公司沒有給出任何細則,也沒有說我哪條不合格。招生時也沒有說有考察,對我們唯一的考察,是體檢報告。”
遭遇無理由毀約,吳小飛并非個例。他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去年秋招,該航空公司在中國民航大學招聘了20位畢業生,其中有10個人都被退了就業協議。“有比我更慘的同學,因為簽了工作,直接放棄考研。如果這個公司毀約,就沒有工作了。”吳小飛認為,這種做法任性且不負責任,“這是第一批來學校招聘的公司,后面的秋招,我們都沒有參加,把我們最好的秋招機會也浪費了。”
最終,由中國民航大學出面交涉,該航空公司調整決定,繼續聘用這批畢業生,但是改變了入職條件:要么繼續在原定的工作城市,換一個崗位;要么崗位不變,換個城市。其他的同學都選了不換崗位換城市,但吳小飛對這份工作已經不抱期望。3月下旬,吳小飛收到進入研究生復試的通知,未來又多了一種可能性,“我現在準備考研復試,上岸的幾率挺大的。”
但不是所有人都像吳小飛一樣擁有選擇。一位2020屆環境工程應屆畢業生在知乎上分享,去年10月底,他與一家國企簽訂就業協議,原計劃可以舒適地過完畢業季,但是4月底,他收到了公司解約通知和一筆違約金,不得不在春招的尾巴重新投入找工作的大潮。但春招形勢要比去年秋天更為嚴峻,他將知乎的簽名改為“疫情下的畢業生,前途迷茫”。評論區里,有十多個學生留言,講述同樣被公司毀約的經歷,有的原因很簡單,“僅僅是因為發生了疫情”。
往年,公司與學生之間有一方提出解約時有發生,但2020屆的一些畢業生遭遇公司解約,則成了新冠疫情的“次生災害”。
“疫(yi)情(qing)下,企業(ye)一(yi)季(ji)度面臨虧損,只(zhi)能(neng)打保守牌。”王楓對《中國新聞周(zhou)刊》坦(tan)言,他所在公(gong)司(si)今年與(yu)一(yi)部分(fen)校招生(sheng)解(jie)約(yue)了。原因(yin)在于(yu),疫(yi)情(qing)加上經濟下行,公(gong)司(si)進行組織架構調整(zheng),有(you)一(yi)些區(qu)域的事(shi)業(ye)部被整(zheng)體(ti)裁掉,“舉(ju)個(ge)例子,比如我們公(gong)司(si)在長沙的事(shi)業(ye)部沒(mei)有(you)了,去(qu)年秋(qiu)招招聘的應(ying)屆畢(bi)業(ye)生(sheng),我們就(jiu)只(zhi)能(neng)調往其他區(qu)域。有(you)的學生(sheng)如果覺得遠(yuan),或者(zhe)因(yin)其他理由(you)不愿意去(qu),雙方(fang)就(jiu)只(zhi)能(neng)解(jie)約(yue)。”
3月18日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》,其中特別提到,國有企業今明兩年連續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,不得隨意毀約,不得將本單位實習期限作為招聘入職的前提條件。
疫情造成流(liu)動性差,一(yi)些(xie)重視實(shi)踐類專業(ye)(ye)的學生(sheng)(sheng)無法實(shi)習,也是企(qi)(qi)業(ye)(ye)毀約的原(yuan)因之一(yi)。河(he)南財政金(jin)融學院招(zhao)生(sheng)(sheng)就業(ye)(ye)處處長付新超告訴《中(zhong)國(guo)新聞周(zhou)刊》,“秋(qiu)招(zhao)春招(zhao)大多是招(zhao)聘實(shi)習崗位,很多學生(sheng)(sheng)都是通過實(shi)習轉化成就業(ye)(ye),但是今年沒(mei)有這(zhe)個環節(jie)。”另外(wai),學生(sheng)(sheng)去年跟一(yi)些(xie)中(zhong)小型企(qi)(qi)業(ye)(ye)簽訂(ding)了實(shi)習協議,但今年企(qi)(qi)業(ye)(ye)倒閉或(huo)者(zhe)裁員,這(zhe)些(xie)學生(sheng)(sheng)被迫“失(shi)業(ye)(ye)”。
“鐵飯碗(wan)”擴招空間有限
面(mian)對慘淡的(de)就業(ye)(ye)市場,全(quan)社會都在(zai)幫這一屆應屆畢業(ye)(ye)生尋(xun)找出路。
以往,許多省份的公務員考試都集中在4月前后進行,今年受到疫情影響,多地推遲省考時間。但在企業大規模縮招的背景下,將求職目標投向公務員考試的畢業生,將迎來利好。
4月底,山東省成為疫情暴發之后第一個啟動公務員招錄的省份,計劃在2020年招錄7360人,比去年的3047人增加了一倍以上。該計劃也向應屆畢業生有明顯地傾斜,山東省第一次拿出了1021個崗位,專門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。6月5日,福建省也啟動2020年公務員的招錄,招錄規模擴大,高校畢業生可報考的職位超過錄用計劃的九成。此外,遼寧、河北、江蘇等省份都在今年公務員招錄工作中,增加了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比重。
事業單位也在向應屆畢業生伸出橄欖枝。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今年深圳市共有2020屆高校畢業生近2.88萬人。在事業單位招聘專項行動下,深圳市要求事業單位適當放寬專業技術、基層工作經歷等條件,在計劃補充工作人員數量上,應屆生招考將超過總人數的70%,相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。去年,事業單位的高校畢業生錄取占比不足50%。此外,6月11日,深圳市公辦中小學面向畢業生公開招聘1382名在編教師,而往年,這些崗位很少招聘應屆生,更多提供給有經驗的求職者。
深圳市還要求,國有企業要確保招收應屆高校畢業生比上年實現一定比例的增長。“國有企業今明兩年將連續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”,也是今年教育部等6部門開展就業“百日沖刺”十大專項行動中的一項。
從全國范圍內,政府還要求充實基層專項計劃行動。“特崗教師”計劃將增加招募規模5000人,今年招募規模將達到10.5萬人;“三支一扶”計劃擬招募3.2萬人去基層;“西部計劃”等中央基層項目實施擴招;將招收40多萬畢業生補充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隊伍,采取“先上崗、再考證”的舉措。今年也將落實畢業生參軍入伍的優惠政策。粗略統計,這些崗位一共可以提供大約55萬個崗位。
中(zhong)國教育科學(xue)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長期關注高校畢(bi)業(ye)生就業(ye)情況,他告訴《中(zhong)國新聞(wen)周刊》,“如果(guo)從(cong)政府角度(du)來解決高校畢(bi)業(ye)生就業(ye)的問題(ti),提供一些比(bi)如公(gong)共(gong)衛生、教育等崗位,我覺得有一定空間,但空間總體(ti)來說還是(shi)太小。”
一位(wei)教育財政(zheng)領域的學(xue)者也曾對(dui)媒體表示,“我(wo)們不能一直給公務員、國企(qi)‘開(kai)口’,靠體制(zhi)給學(xue)生‘兜底(di)’,更長期的應對(dui)路徑,還是要靠重振(zhen)市場經濟,加強高(gao)校和(he)用人(ren)單位(wei)的鏈接紐帶,優化人(ren)才培養,提供更長效(xiao)的就業支(zhi)持機制(zhi)。”
近年來,民營經濟已成為吸納高校畢業的重要去向。2019年,麥可思發布的《2019年就業藍皮書》也顯示,2014~2018屆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50%上升到54%,高職高專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65%上升到68%。但在儲朝暉看來,國家在鼓勵民營企業吸納畢業生的政策上,力度仍然不夠。
儲朝暉認為(wei),“真正(zheng)要解(jie)決(jue)大學生就業問題,必須要為(wei)民(min)營企業提供更(geng)好的環境,這是(shi)潛力最大的方(fang)向。